發表文章

【新北投普濟寺】新春走訪台北朝聖之路最終站

圖片
四國遍路 台北版 日本四國的朝聖之路,也就是參拜弘法大師修行所至的八十八座寺院,開始於平安時代的路線走完剛好繞四國一周,步行至少四十餘天 台北版的呢?短多了,搭車四天可以完成。第一番在現在西門町的台北天后宮,八十八番是新北投的普濟寺,「 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」參拜的是八十八尊石佛,時間久遠散逸的不少,竹子湖、草山、芝山岩、台北市區曾是石佛擺放之地 位於新北投山坡上的普濟寺,初識要感謝攝影師朋友介紹賞茶花的幽靜好地方,再訪就是被老爸列入新年走春的景點了 新北投普濟寺 地址: 臺北市 北投區 溫泉路112號 (從地熱谷往上走約5分鐘) 台北旅遊網介紹: https://www.travel.taipei/zh-tw/attraction/details/66 從四國到台北 初四天氣晴,沒有陽光的早晨還是有些涼意。從善光寺走下來些微出汗,下一站就是普濟寺了 普濟寺小小的,前幾年若是春節遇上好天氣,通常普濟寺的遊客不少,今年出奇的只有兩組小家庭。大殿前左側照例擺了結緣的糖果餅乾橘子,今年多了一鍋紅豆湯! 志工大哥熱情的招呼,小妹應邀上前拿了一個娃娃酥塞口袋,過年喝紅豆湯應該是日本的習俗吧,討個吉利嘴也甜 普濟寺是第八十八番寺院,也稱為「結願所」,廣結善緣自然是本寺的精神,志工大哥邊介紹邊盛了三杯滿滿的紅豆湯。坐在寺前的長板凳上,正好賞茶花呢,這裡多的是複瓣的茶花,朝氣的桃紅色、紅白雙色、典雅的白色 紅棗、整顆龍眼和西谷米是這鍋紅豆湯的驚喜!忍不住續杯 請教一下正殿千手觀音像後方是不是有一座石佛,志工大哥略為訝異身為遊客的我爸怎麼會知道,湯守觀音有如密佛般置身殿內呢 倆人聊起了台北的日本寺廟,一位是親身朝聖四國四十餘間寺廟的志工大哥,一位是在書中走過台北版本的我爸。志工大哥本是北投在地人,從四國回來後突然想到老家就有精簡版的朝聖之路,自此開始在普濟寺當志工 後方有一座去年迎回來的藥師如來,蔣萬安市長有來參加回歸大典呢,志工大哥建議我們到後方走走 104年藥師如來石佛被發現在北投復興高中後方,歷經多年的交涉終於迎到普濟寺,不過原本石佛是餐風露宿的,但看造像年代久遠不適合日曬雨淋,三個月前才做好這間獨立的佛殿 中間就是第八十八番藥師如來石佛,右方空海大師即是弘法大師,前往大唐學習的留學僧,返日後建立真言宗,而四國是他的家鄉 四國顧名思義由四個小國組成:讚岐國、阿波國、土佐國、伊

【阿美族酒釀】野菜教母的醉心食農教育在盛夏的保育小站

圖片
  吳雪月老師笑稱自己成了推廣原住民酒類文化的「酒家女」 Pangcah邦查食物好美 展期:112年3月31日~7月31日 ,週三~週日 09:00~12:00、13:30~17:00 地點:林務局保育小站(臺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203巷24號) 阿美族酒釀 酒釀的精華和秘密在於酒麴,土地賜予的植物不同,造就部落、族群間多樣的酒麴植物 大葉田香、刺蔥、毛柿葉、橘子葉、竹葉、蓮霧葉、紅梗九層塔、紫蘇、鳳梨皮、艾草 吳雪月老師今天使用的是奇美部落的酒麴配方,有趣的是,原住民習慣將植物直接和進米糰,墨綠色米糰在正中午的烈陽下曬個七天,變成白色的米糰才是發酵成功! 自謙所知都是向部落長者學習,散發對文化傳承的濃濃情意 展覽負責人暨光復紅瓦屋餐廳老闆娘Nakaw 準備開始:蒸熟的1000g圓糯米、水600cc、塑膠手套、酒麴 糯米可是老師昨晚熬夜用木桶蒸熟的,才會香 水分批加入捏製成粒粒分明的糯米糰,再倒入粉狀酒麴 糯米糰出水代表可以裝瓶了 老師捧著新鮮待封瓶的酒釀,像得了第一名似的高舉玻璃罐讓大家拍照 由於分組現作的酒釀要放一周,若不加水需放更久 每人一罐老師自製酒麴作成的冰酒釀,讓我們現場開喝 老師說,要喝喝看才有感覺! 阿美族最懂野菜了,我們老一輩的說,只要摘一點植物的嫩葉嚐嚐看,舌頭不會麻的都可以吃! 老師再三向我們推廣嚐百草的簡單,太喜歡如此直覺的實驗精神

【栗林裏】 孟夏初嘗Li Lin Li的創意甜點套餐,意想不到的在地與日式混搭

圖片
  餐後看主廚切小農直送綠竹筍,為這一季前菜預備 綠竹筍/新生薑/玄米茶:前菜 鮮甜的綠竹筍和薑糖 栗林裏 Li Lin Li 訂位: https://inline.app/booking/-Mxc1G3YnB8c9rKfb0u5:inline-live-2/-NJhlSn4E9Pjk31Pse8c 地址: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630巷25弄1號1樓 每月16日晚間十點開放隔月1-15日位置 每月3日晚間10點開放當月16-30日位置 朋友手刀訂了時髦的甜點店作為午餐約會,出發前google雜誌介紹,對漂亮乾淨的美食照片沒什麼化學反應,大直不乏新奇名貴的餐廳 未知如此刺激,由金星水瓶帶路就是有趣 甚少12:30還未用餐,前菜之前的醃漬聖女番茄搭綠紫蘇已一口下肚 昆布/豆腐/味噌:第二道大豆黃 豆味甚濃,昆布糖片點綴著海的味道 這是一道讓我味蕾大開,既熟悉又新奇的享受 米/梅子/海苔:澱粉代表米白 最有飽足感的一道了,一碗爆米香填滿梅子醬的酸甜 靦腆、認真「做菜」的健談主廚Wise  喜歡餐後一邊喝茶一邊聽主廚與客人聊天的輕鬆,志業/專業/營運多面向的

【灣潭古道】踏淡蘭道一段季春風景,饗鱘龍魚大餐

圖片
根據統計,雙溪的土地公密度居全台之最,翻山越嶺的危險造就此習俗 灣潭古道 從台北到雙溪, 搭著中型巴士搖啊搖, 走過好長好長彷彿沒有盡頭的蜿蜒山路,一向不暈車的我有些不適應。好在「專業導遊」王老師一路說學逗唱,搭配身為雙溪人的簡老師的補充,晃著晃著也到了目的地 隱身在高高的樹林間的西施花,是杜鵑的一種,若沒有聞到花香容易錯過 山香圓,修長的樹型和小花串 毛毛的蛇根草,在三月底樹林底透著白色點點 好在這陣子氣候乾了,若是連日降雨,這路還真不好走 縱使連日無雨,依然可見好幾處潺潺小瀑布 走過1/2必經的小溪,好在穿了雨鞋 自從耳聞有心人刻意割斷繩索的事故,能不拉繩就不拉,盡量憑一己之力 精緻、透透的淡紫色哈哼花,「報壁蟑螂」是他在藥草界的名子,貼切的形容哈哼花居住的環境,還真的是在山壁底層 一行人拖成好長的隊伍,看不到健勇的老師們的車尾燈,獨自走到這裡時還擔心是不是走錯了? 看到左方的牌子心安了一半,我們到了張家莊,要往三水潭前去 唯有進入營區才能到三水潭 往三水潭必經的露營區,大膽地前進吧 這段路不好走,上上下下的坡道比灣潭古道多 看到土地公面就知道終點到了!這是擁有150歷史的土地公廟,後方是正在籌措的新廟 可見三條溪流匯集之處 古道旁的天然木耳 準備午餐 簡單的美味,經過疫情的考驗,通風已是重中之重 只有乾淨的河溪養得出如此肥美無土味的吳郭魚,定期捕撈溪流中的吳郭魚也可避免因過度繁殖影響生態 乖巧的家犬,討吃的眼神 小黑曾經是遊盪犬,後腳因捕獸夾受傷 在餐廳一家子養育下成了如此活潑漂亮 餐廳旁的鱘龍魚池 鱘龍魚做成了三道菜,肉質果真不同 姐姐們關心的土雞蛋已經全數被訂光囉